登录 | 注册

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四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300013546272M/2024-05895
分  类: 委员提案 ;  其他
发文机关: 四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4年08月06日
标      题: 对四平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四工信字〔2024〕29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16日
索引号: 11220300013546272M/2024-05895 分  类: 委员提案 ;  其他
发文机关: 四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成文日期: 2024年08月06日
标  题: 对四平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第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发文字号: 四工信字〔2024〕29号 发布日期: 2024年08月16日

对四平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工信字〔202429

宗斌委员:

您在四平市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工业企业智改数转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四平作为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吉西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节点,围绕全省“464”产业新格局,紧盯智改数转发展方向,紧抓智改数转率先发展战略机遇,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着力持续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聚焦企业人才缺乏、研发能力不强、技术升级投入不足、资金保障能力不强等问题,着重推进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深入实施智改数转推进工程。制定了《四平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3-2025)》,聚焦特色装备、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冶金建材等领域,大力实施七大行动,加快龙头骨干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链智改数转。以申报认定两化融合贯标企业、培育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为抓手,强化标杆示范,推动智改数转点上示范走向面上推广。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企业1户、国家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1户、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2户,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各1个,金钢钢铁、康达农机、大窑饮品等27个项目成功列入吉林省制造业智改数转项目库。依据国家和省政策导向和重点支持方向,积极组织世宝、巨元、讯达、中诺等企业开展项目实施,汽车转向中间轴高精度智能铆压检测生产线研制项目”“全自动玻璃打包线设备生产”“无人值守型箱式智能换热机组”“智慧农业系统平台的开发与推广”“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产业园区系统平台”“快销品行业数字化业务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等数字化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发挥较好的带动作用。

二是强化技术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吉林省科技成果转化双千工程,持续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校地合作大会、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供需对接等系列活动,组织开展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准备金备案,有力助推了优势产业创新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金士百、精细化工等5户企业落实研发准备金备案制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康达、顺邦、艾斯克等企业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一批卡脖子技术,在农机专用金属材料和关键部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农机产品研发、家禽自动分割装备等领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打造了省级中试中心2个,分别是吉林省梅花鹿产品精深开发中试中心(吉春)、吉林省换热系统中试中心(巨元);依托康达农机、艾斯克机电、世宝机械、久盛生态、枫叶科技、拓华生物等公司建立省级科技创新中心,中心配备智能化、数字化设备和生产线,采用信息化流程和自动化操作平台,有力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

三是强化人才支撑,激发科技创新主体活力。开展工业校企订单吸纳专项行动,对全市工业企业用工需求摸底调研,动态更新岗位需求,形成涵盖特色装备、食品加工等五大产业68户企业的用工岗位订单,支持企业、引导企业与高校订单班模式精准对接,白城师范学院与我市5户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讯达科技与四平职大、长春理工、长春大学等高校建立合作进行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招引培育。深入实施科技人才助力企业创新跃升三年行动,28科创专员选派成功,建立市人才工作站24家。

四是强化服务保障,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深挖企业多方需求,推进金融助企纾困,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我市开展各类形式的融资对接活动40场次,其中市本级对接16场次,对接企业53户。紧盯智改数转发展方向,整合供应商、服务商资源优势,通过召开对接合作推进会、深入企业走访,为企业提供政策解读、资源对接、把脉问诊、技术交流、业务培训等服务,破解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难题,至今已组织宣贯活动12次,针对部分企业提出的存在ERP信息孤岛等问题精准施策,提出个性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举办科技赋能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2024年吉林省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供需对接活动,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3所高校推介各自科研优势,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的专家开展5个项目路演,我市12家科技企业与7所高校的21位专家进行了洽谈对接,共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39项,推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下步工作中,将按宗斌委员提出的建议,深入推动制造业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深化产学研对接合作,打造培育支持产业发展环境,推动工业企业智能化水平整体跃升,智改数转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提升转型意识。持续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调研,拓展政企沟通渠道,听取企业诉求,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定期开展智改数转专题培训,组织样板企业进行典型经验分享,广泛开展国家、省、市相关优惠政策宣传,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全面开展。

二是全力推动智改数转项目建设。紧盯国家和省政策和投向,引导企业围绕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节能降碳、安全管理等方向,积极谋划设备更新和智改数转项目,不断强化项目谋划储备管理,建立专班包保服务机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推动符合条件企业申报省级制造业智改数转项目库,做好对上政策争取。

三是做好服务商培育,强化技术供给。提升讯达科技、联通公司等本地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供应商市场服务能力和活力,广泛遴选优秀服务商、组建优秀服务团队,搭建平台畅通供给合作,精准挖掘企业智改数转需求,做到因企施策、分类施策,结合我市工业企业行业特点和现状分类指导,针对企业研发设计、采购、生产、检测、仓储、物流、销售等不同环节改造升级提供多元化、定制化服务。

四是强化试点示范,做好样板培树。引导特色装备、食品加工、医药化工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集成应用创新,加快协同研发设计、远程设备操控、柔性生产制造等典型场景的应用,争创国家、省级数字化示范车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树立好样板企业作为范例。

五是深化产学研结合,提升创新能力。围绕我市重点产业搭建科技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动态调度企业技术需求,建立需求清单、定期开展政企对话、校企合作、科研对接等活动,全方位推进解决科技创新重大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关键技术攻关。

六是强化资源要素保障。深入开展对科研项目、研发投入、人才引育、智改数转、科技金融等方面政策的宣传解读,指导企业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R&D补贴、高企减税等政策红利。持续推进人才强市、工业校企订单吸纳专项行动,着力破解高校院所、企业人才工作条块分割、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效衔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定期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了解企业资金需求额度,并建立需求台账,拓宽社会投入渠道,多渠道、多方式引进社会资本融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最后,再次对您提出的建议表示由衷的感谢。

 

 

                        四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86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