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平市
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废止)
四政办发〔2017〕9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相关部门:
《四平市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11月30日
(此件公开发布)
四平市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为将项目建设作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第一大载体,补短板、增后劲,大力推进服务业跃升攻坚,实现我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按照《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方案的通知》(吉发改服务〔2017〕61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遵循新发展理念,聚焦服务业项目建设,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抓好项目谋划、前期、开工和投产达效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引领性强、创新示范驱动的大项目、好项目,以解决问题、破解瓶颈为突破口,以打造服务业项目建设的优良环境为保障,以加大服务业投资为动力,确保服务业发展攻坚期全市服务业投资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使项目建设成为四平服务业跃升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规划引领,科学谋划。根据《四平市服务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进行谋篇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谋划重大服务业储备项目,促使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早达效。
(二)重点突破、做强特色。依托我市优势资源,重点推进大型服务业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突出特色,打造样板,通过示范带动掀起项目建设的新高潮。
(三)优化结构,注重平衡。根据我市现有的服务业项目建设库,进一步优化项目结构,引进关键领域项目,填补某些领域的空白,通过项目推动达到服务业平衡发展。
(四)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把项目推进与建设的基点放到创新上,促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兴领域项目的蓬勃发展,增强服务业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持一二三产融合性项目的发展壮大,形成并完善产业链。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推动服务业项目的快速发展,打破制约服务业重大项目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简化项目审批流程,以开放的环境吸引服务业项目的落地生根。
三、目标任务
我市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发展、增后劲的第一引擎,采取深度谋划、领导包保、高位运作、服务调度等强有力的措施,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开展“下沉式”服务,推动项目落地、加快建设、达产达效。我市将对新开工的服务业项目建档立卡,推动项目落实规划、土地、环评等前期手续,落实资金来源,落实征地拆迁任务,落实施工单位招投标等各项工作,确保项目如期开工。2017年全市服务业3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49个,总投资360亿元,2017年计划完成投资63.9亿元;谋划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236.8亿元。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精准招商,建立项目储备库,通过项目建设的持续发力,为服务业的全面跃升奠定基础。
(一)大力抓好项目前期储备工作。储备项目库是项目建设的后劲,做好项目谋划与储备工作对于推进项目建设意义重大。我市重点谋划总投资50亿元的燕北水镇建设项目、投资20亿元的无锡五洲国际商贸城建设项目、投资10亿元的赫尔苏古城建设项目等29个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谋划项目前期手续的办理,争取做到早落地、早开工。
(二)积极推进签约项目的开工。项目建设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项目开工是项目发挥后劲的前提与保障。重点推进投资45亿元的四平市智慧铁路物流小镇项目、投资15亿元的四平昊华多式联运物流港项目、投资8.4亿元的四梨核心区丛泉湖会展中心建设项目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加强调度沟通,时时掌握项目进展,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加快项目开工建设。
(三)纵深推动在建项目顺利完工。积极推进已开工项目的建设,月月调度汇总,掌握开工项目的进度情况,保证各个项目顺利完工。重点推进投资50亿元的伊通火山温泉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投资28亿元的长春欧亚集团四平欧亚置业有限公司综合体项目、投资20亿元的四平颐高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项目等在建项目顺利完工。
(四)重点培育服务业项目集聚发展。产业集聚区是优化经济结构、实现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创新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效载体,是促进四平服务业快速崛起的战略支撑点。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商贸服务、数据信息、现代物流、农机研发、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方向深度谋划并培养一批服务业集聚区。2017年我市全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各县(市)、区,各开发区至少要培育打造1个服务业集聚区,并争取将投资43.3亿元的四平万达广场商贸服务集聚区、投资4.5亿元的四平志诚颐高电子商务集聚区打造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部门配合,形成发展合力。各重大项目责任单位作为项目责任主体,要明确责任,集中人力抓项目进展。项目建设要做到责任到人、明确时限、倒排工期,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各职能部门要齐心协力、加强配合、主动作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在攻坚期间,广泛开展职能部门大下访活动,对一些进度滞后的项目,逐项走访,分析原因,主动帮助解决问题,主动帮助办理手续。
二是加强项目调度,健全督查制度。建立并完善重点项目协调联动推进机制,各县(市)、区,各开发区发改局分管服务业工作的领导同志为项目推进负责人,服务业科主要负责同志为联络员,建立联络员名录,每月5日前调度上月项目进展情况,按季度将项目开工、投资完成、形象进度、存在问题、解决办法和意见等情况分别报送当地政府(管委会)和市服务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发改委)。市发改委要对属地范围内的项目进行定期督促检查,实现重点项目的监督检查常态化、制度化,按季度对各县(市)、区,各开发区服务业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进行调度汇总,报送市政府督查室进行定期通报,对项目推进差的提出批评,对推进过程中问题严重的,由各地向市政府说明情况。
三是优化发展环境,拓宽招商平台。要进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利用东北亚博览会、四平市科技成果展洽会、四平—浙江合作等合作平台,针对我市目前在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优势以及研发设计、融资租赁、商务咨询、服务外包、法律服务等领域的短板进行招商引资,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拓宽招商引资平台,打造良好服务环境,为项目快速落地、快速建设、快速完工创造良好条件。
四是完善进退机制,提高落地效率。实行重点项目推进责任制,加快推进重点谋划项目的开工建设,强化沟通协调,提高项目签约率、履约率,提高资金到位率。完善项目生成、推进、保障、退出机制,对建设项目实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充实和完善项目库,对“圈而不建”“圈多建少”和建设进度明显落后的项目,加强跟踪推进并作出相应调整,其中有政府性资金注入的项目,坚决进行调整。
五是加强资金保障,搭建融资平台。准确把握国家和省级政策扶持方向和资金投入导向,找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有针对性地组织项目,提高申报项目的成功率,争取获得更多国家、省级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按照《吉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的推进方案的通知》(吉发改服务〔2017〕616号)要求,积极申报省级服务业专项资金,并与市配套资金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项目建设。各县(市)、区,各开发区发展改革部门定期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建立银企对接协调联动机制,提高银企对接服务效率,搭建融资平台。
六是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四平日报社、四平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对重大项目建设、签约项目落地和谋划项目前期工作推进情况进行全面报道。要开辟专栏、开设专题,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服务业攻坚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人人关心重大项目建设、个个支持签约项目落地”的良好氛围。对任务完成好、工作效率高、服务意识强的部门和单位给予大力宣传,扶持培育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打造良好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