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四平市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
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相关部门:
《四平市加快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15日
四平市加快推进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推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16〕41号)和《中共四平市委 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发〔2016〕10号)精神,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主攻方向,以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为主要任务,培育催生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促进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服务化发展。通过3-5年的发展,我市制造业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对企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到2020年,力争使我市成为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吉林省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城市,培育3-5户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省级制造业服务化试点企业。
(一)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引导企业向供应链前后增值服务拓展,通过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制造、协同制造和网络营销,促使制造业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供应链服务化。
(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支持企业改变现有业务流程,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细化、深化专业分工,促进制造与服务有机结合,互动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提高信息技术和要素支撑能力。加强公共平台、产业孵化基地、数据中心、产权保护、宽带网络等支撑制造业服务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要素支撑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数据采集、数据挖掘、云计算及数据安全传输的保障能力。
二、主要工作
(一)培育制造业服务化新产业。推动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生态,加快红嘴经济技术开发区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交易所建设,推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在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医药健康等领域的对接推广和服务应用,引导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推动企业积极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的试点示范,加快换热系统智能集成装备、禽类屠宰智能生产线、智能播种收割农机装备等优势智能装备发展,培育发展智能制造产业。
(二)推动创新设计发展。支持发展工业设计,不断深化设计在企业战略、产品合规、品牌策划、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强化创新设计对轻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的服务支撑。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创新的投入和应用,鼓励专利申请,推动企业与研发机构、高校合作,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行业优势企业建立省、国家级公共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检测中心,加快培育第三方设计研发企业,面向制造业开展专业化、高端化服务。
(三)推广个性化定制服务。引导制造企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开展定制化服务,增强个性化、柔性化服务。鼓励日用消费品、纺织服装、家具建材、机械装备等制造企业通过客户体验中心,在线设计中心和数据挖掘等方式,采集分析客户需求信息,提高对消费需求动态感知能力,增强定制设计和用户参与设计能力,发展制造和服务新模式。
(四)优化供应链管理。推广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先进管理理念,强化制造企业在供应链中主导地位,促进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整合,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效益。鼓励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制造企业零库存管理。加快物流园和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培育一批第三方物流企业,倡导供应链业务流程外包,高效提供信息咨询、订单管理、物料配送、仓储库存等服务。
(五)提升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软件开发,推动教育、汽车电子、信息安全等行业加入省软件联盟。引导企业运用科学合理的生产过程管理系统(MES)、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等。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与制造业深度合作,向制造企业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开发低成本、高应用的信息化软件系统。支持企业拓展系统集成和系统运维等新的服务领域,提供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状态检测等服务。
(六)支持服务外包发展。鼓励制造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利用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团队和资源,使企业本身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研发设计、能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现代物流、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外包服务,引导制造企业与外包服务企业合作,推动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
(七)加强公共平台建设。支持创新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外包产业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信息平台、售后服务平台等一系列平台的建立。鼓励企业依托产业联盟、产业集群以及医药、专用车、换热器省级特色园区,围绕信息共享、众包设计、协同创新、电子商务等开展业务,深化企业间的协作关系,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八)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鼓励企业根据市场和企业发展需求,建立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各领域技能培训,培养具有经营管理才能、专业技术技能的服务型制造人才。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开展针对性的人才培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快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强化对高级人才的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优厚待遇。
(九)推动售后模式创新。支持制造企业建立远程监控、在线诊断、远程维修、趋势预测等在线服务。鼓励生产型企业开展回收利用、以旧换新等绿色环保服务,减少社会资源浪费。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第三方维护维修服务,支持有技术实力、人才实力、资金实力的维护维修企业向第三方服务平台转变,为更多制造企业服务。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示范推广。引导企业加快制造业服务化步伐,积极培育试点企业。加大对试点企业、示范项目、经典案例、经验总结的推广力度。开展专家巡讲活动和咨询诊断服务,不断深化认识,明确方向,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不断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专业化发展。
(二)强化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分工协作,成立制造业服务化推进组,进一步明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围绕重点工作进行推进、指导、监督。及时研究和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加大协调力度,形成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三)加强政策引导。发挥《中共四平市委 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发〔2016〕10号)、《中共四平市委 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四发〔2016〕19号)的政策引导作用,对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项目、金融服务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积极组织申报创建国家和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企业,促进我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我市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纪委办公室,四平日报社,各人民团体,各民
主党派,中省直各有关单位。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电科
2016年11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