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四平市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3000136266000/2009-02724
分  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 通知
发文机关: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09年01月01日
标      题: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平市质量兴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四政办发〔2009〕19号
发布日期: 2009年01月01日
索  引 号: 112203000136266000/2009-02724 分  类: 城乡建设(含住房) ; 通知
发文机关: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09年01月01日
标      题: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平市质量兴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字号: 四政办发〔2009〕19号 发布日期: 2009年01月01日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四平市质量兴市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辽河农垦管理区、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市质监局制定的《四平市质量兴市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九年六月十二日
   
  
  四平市质量兴市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质量振兴纲要》,全面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质量效益,增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我市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振兴,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振兴四平老工业基地为目标,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为重点,坚持企业为主,社会参与,政府推动的原则,依托优势资源、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和名牌产品,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四平市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质量兴市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宣传教育,考核检查等工作。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市质监局、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科技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粮食局、市牧业局、市旅游局、铁东区政府、铁西区政府、四平经济开发区、红嘴高新技术开发区、辽河农垦管理区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质量兴市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质监局,由市质监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协调和推进质量兴市工作,每年至少协调召开2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研究部署质量兴市工作,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进质量兴市工作的开展。
  各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按照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质量兴市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主要目标
  从现在起,经过2年的努力,到2010年基本建立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产品标准覆盖率、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合格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全市企业基本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300家以上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产品质量认证。巩固和发展2-5个中国名牌产品,25-40个吉林省名牌产品(如国家和省政府开展名牌产品评选活动),质量管理奖企业2-4户,吉林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4-8户;重点商业企业和主要窗口单位服务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食品生产企业100%达到质量安全认证要求,药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达到药品标准要求和GMP制药企业规范要求;在全市范围内消除行业性、区域性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现象。
  通过质量兴市工作,从根本上提高全市主要行业的整体素质和质量管理水平,使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跨入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1.产品质量目标。推进农产品、畜产品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优势深加工农产品和优质畜禽产品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普遍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工业产品85%以上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等品率稳定在 50%左右;市场商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
  2.工程质量目标。竣工工程质量和安全、卫生及节能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竣工工程质量必须100%合格并通过竣工验收备案。其中工程优质率达到80%以上;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控制在0.5%以内,房地产等领域的消费者投诉明显减少。
  3.服务质量目标。铁路、交通、邮电、通讯、商业、旅游、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重点服务行业,积极贯彻实施GB/T19004国家标准,建立有效运行的服务质量体系,服务质量总体水平有明显提高。
  (二)重点行业质量目标
  1.农业建立结构合理的农业标准体系,区域性优势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建设12个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进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认知度较高的农产品品牌,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国家标准,完善主要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逐步使上市的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出口农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或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2.汽车改装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及行走机械。汽车改装、专用车、汽车零部件是我市的优势产业,要开发一批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及专用车,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民族品牌,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可靠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做大做强汽车转向机、车轮、车桥、汽车内饰件等汽车零部件产业,促进有比较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专业化、品牌化和大批量生产能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关键零部件名牌产品。做大做强汽车改装、收割机、拖拉机等企业,形成规模化生产。
  3.做大做强换热器产业,尽快打造中国四平换热器产业园区,借助换热器国检中心落户四平的有利契机,成立换热器研发中心,与国内知名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协作,吸纳技术和人才,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使四平换热器产业成为集约化、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基地,成为四平经济振兴的一个亮点。
  4.农产品加工行业。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305户食品生产企业已100%通过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即QS认证。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90%以上通过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70%以上通过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食品质量与安全、卫生指标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让消费者吃上放心食品,综合运用质量、标准、计量、认证、地理标志等手段,提升我市具有资源和品牌优势的玉米大豆精深加工、畜禽精深加工的生产规模和质量效益,逐步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以龙头企业和主导品牌为依托,加快我市玉米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整合我市大米资源,提高传统优势产业的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5.医药行业。近年来我市有医药企业11家,药品生产企业全部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药品经营企业全部通过GSP《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加强中药和生物制药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质量控制方式、方法及指标,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GAP、中成药生产GMP标准化和规范化,着力培育一批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医药品牌和药品企业,把我市建成全省重要的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生产、研发基地。
  6.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行业。积极跟踪推广光电子信息、软件、光盘、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新型材料等领域的国际国内标准,着力提高信息显示、电子器件与材料汽车仪表与设备的工艺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培育一批音像光盘、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等高新技术品牌产品,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和品牌群体。
  7.冶金行业。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和大型桥梁建设,汽车及行走机械制造,以及现有品牌钢绞线、冷轧铁板、型钢等品牌和技术创新为依托,大力发展专用钢材,提高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和市场竞争力。
  8.建材行业。建材行业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我市有规模以上水泥制品企业9户,年产量达1000万吨左右,到2010年,全部企业通过GB/T1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和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水泥和玻璃产品全部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支持吉林省石岭水泥有限公司、伊通鑫源水泥有限公司等企业争创吉林省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争创吉林省名牌产品,水泥和玻璃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生产。
  9.化工及精细化工行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工艺装备的科技含量,打造高附加值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
  10.轻纺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装备8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造纸、烟草、塑料、化纤、木材加工、纺织等领域的主要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行业主导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1.旅游行业。全面推行旅游行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四平市旅游业的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建设全市旅游质量管理体系和旅游服务投诉网络,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和服务质量跟踪活动。推行《旅游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和《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质量要求》行业标准,推进《导游服务质量》国家标准,用优质服务打造四平诚信旅游品牌,建设良好的旅游环境。
  12.商业服务行业。推进服务行业国家标准,实行服务质量问责制,建立重点商场和大型超市诚实守信经营、监督和自律机制,建立健全仓储管理和进货验收制度,基本杜绝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重点服务行业贯彻实施GB/T1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国家标准,饭店、交通运输、银行、邮电、通讯、医院、社区等窗口服务单位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式,服务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在全面启动质量兴市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质量监督长效机制。完成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质量状况调查,分类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并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扶持和培育一批品牌产品及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落实质量监管责任制,确保在全市范围内不出现行业性、区域性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活动。加强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质量管理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
  (二)第二阶段: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2009年在全市企业普遍树立以质取胜的生产经营理念,完善质量兴市各项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内容,确保质量兴市工作有效运转。加强质量检验检测、标准化、计量、认证工作,建立起适应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技术基础,通过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推动我市优势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树立一批以质取胜、诚信经营的典型企业和品牌。
  (三)第三阶段(2010年及以后一段时期):普遍推行产品质量认证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优势农产品、主要工业产品和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基本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企业按标准组织生产,产品合格率达95%以上,市场商品抽检合格率达90%以上,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以及标准化、计量、认证工作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五、主要措施
  (一)建立质量兴市长效机制
  1.建立质量兴市目标责任制。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地、各部门制定的质量振兴目标计划,分解编制相应的目标任务和责任,确定考核项目、内容与方法,按年度逐项考评质量振兴目标落实情况,必要时将邀请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对各县(市)、区质量兴市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视察。市政府将年度考核情况进行通报,推动质量兴市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2.建立健全质量兴市工作推进机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根据质量兴市工作目标、任务和分工,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质量工作规划,做好质量兴企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宏观管理和研究制定政策措施上来,不断创新质量工作推进机制,把质量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
  3.建立质量管理应急处理预案。为了正确、及时、有效地处理食品、卫生、特种设备等各种突发性质量安全事故,力争使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应组织制定相应的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对因工作失职、渎职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二)政策引导、扶优治劣
  1.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加强指导,积极研究和制定有利于推动实施名牌战略的政策、措施,积极落实优惠和奖励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创立名牌产品。通过政策和资金倾斜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流动,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名牌企业和集团,扩大名牌产品的带动效应。要加大省以上名牌产品和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的培育力度,推动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不断发展壮大。
  2.加强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社会评价的原则,突出质量信用、产品推介和质量失信行为惩戒等重点环节,构建全市质量诚信体系总体框架,加快监督抽查、质量指标等信息整合,提高质量诚信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完善质量振兴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公正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技术机构,分类组建质量专家队伍和开发相应的质量信息数据库,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检验测试、标准查新、公正计量、质量认证、信用评价和设备监理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三)突出主体、加强自律
  1.开展“三提高、二争创”活动。引导企业深入开展以提高质量保障能力,提高技术进步水平,提高质量效益,争创名牌产品,争创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三提高、二争创”活动,以良好的售后服务拓展市场,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促进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2.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引导企业面向市场,以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求为目标,加大检验检测设备经费的投入;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发展目标,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质量工作纳入企业业绩考核体系,完善企业内部质量考核制度。
  3.加强企业技术基础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相关产品、服务标准,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深入开展质量改进、质量攻关、降废减损、提质降耗、以质取胜、诚信经营、用户满意度测评活动,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不断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四)加强宣传、全面参与
  1.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普及质量法律、法规知识。一是对各级领导和企业法定代表人集中进行1-2次质量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二是企业要抓好职工的质量意识教育。三是抓好人民群众的质量意识教育,每年结合开展“3.15”保护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等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
  2.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对质量兴市工作的导向作用。新闻媒体要对质量兴市工作进行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引导全社会重视质量、支持质量工作,要对国家和省政府、市政府表彰的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以及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长期持续稳定提高的企业和单位,进行大力宣传,及时总结和推广。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教育,使社会各界了解质量法律、法规,增强质量法制观念,积极投身质量振兴事业,努力形成全社会重视质量,人人为质量兴市做贡献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四平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四平市质量兴市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
    王振才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成  员:
    李长青   市政府副秘书长
  马占清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主任
  赵金栋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
  遇培群   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委主任
  杨  文   市长助理、红嘴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王景祥   市政府副秘书长、四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
  成宝明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李云飞   市财政局局长
  李宁源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王秀福   市工商局局长
  刘向群   市国税局局长
  郭玉清   市地税局局长
  孟庆怀   市交通局局长
  邢  忠   市建设局局长
  恽鹏伟   市科技局局长
  王绍军   市环保局局长
  黎久常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
  张秀峰   市知识产权局局长
  李四海   市卫生局局长
  宿  威   市林业局局长
  贾文平   市商务局局长
  杨占峰   市牧业局局长
  王佐良   市粮食局局长
  董赢洲   市信息产业局局长
  刘伟忠   市公用事业局局长
  韩昆辉   市旅游局局长
  王  宇   铁东区区长
  刘俊玲   铁西区区长
  王俊龙   辽河农垦管理区管委会主任
  葛亚平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办公室主任:成宝明(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