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四平市打造牧业大产业
建设牧业经济强市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辽河农垦管理区、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市牧业局制定的《四平市“打造牧业大产业建设牧业经济强市攻坚战”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二○○九年二月九日
四平市“打造牧业大产业
建设牧业经济强市攻坚战”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全省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动员会议精神,结合我市2005年提出的“打造牧业大产业、建设牧业经济强市”战略目标的实施,从2009年到2011年,开展“打造牧业大产业、建设牧业经济强市攻坚战”。为了确保“攻坚战”活动的顺利开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发展现代牧业为目标,以“增加总量、扩大规模、突出加工、打造基地、提升标准、保证安全、增加效益”为重点,全面提高牧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尽全力把我市牧业提升到初具现代牧业雏形的阶段性水平。
二、目标任务
总体目标:打造以饲养业为中心,集畜产品加工业、饲草
饲料加工业、兽药制造业、兽药与饲料经营业、畜禽及其产品
经销、中介、服务业等同步发展的产业群。建设以加工业为龙
头、以合作组织为纽带、以市场为依托,一、二、三产业紧密衔接、机制完善、运行有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调发展的产业链。充分发挥牧业在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畜产品供给中的产业功能作用。
具体任务:
全市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2000万头、500万头、210万只、2.1亿只,平均每年递增20.6%、23%、2.3%和 5.3%。
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48万吨、68万吨和30万吨,平均每年递增10.7%、8.7%和9.3%。
全市畜禽养殖业总产值实现260亿元,平均每年递增9.5%。
农民牧业人均纯收入实现3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平均每年递增14.5 %。
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实现55亿元,比2008年翻一番。
饲草饲料产值实现39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5%。秸秆粗饲料加工利用量达到350万吨以上,工业饲料生产能力达到90万吨。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无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吸纳农民转移就业3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35%。
三、主要措施
(一)实施“七大工程”建设
1.“两个千万头生猪基地”建设工程。按照产业区域规划,“两个千万头生猪基地”建设工程分别以公主岭市、梨树县为主体,以高金、众品、红嘴农高为龙头,以加快种猪场、繁改站点、饲养场区建设和增加基础母猪存栏数量为重点建设内容,全面启动“两个千万头生猪基地”建设工程。
2.“500万头优质肉牛基地”建设工程。以公主岭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为中心区,建设“500万头优质肉牛基地”,以加快四平市种公牛冷冻精液站扩建升级、繁改站点与肉牛育肥场建设、300万头基础母牛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到2011年末,实现年出栏优质肉牛200万头。
3.“10万头奶牛园区”建设工程。以双辽市、铁东区、铁西区、辽河农垦管理区为重点,建设奶牛园区,以奶牛饲养小区、标准化奶站建设和优质奶牛品种引进与改良质量为重点,到2011年末,建成奶牛饲养小区200个,标准化奶站50个。
4.“六大禽业基地”建设工程。即:以茂林为中心的鹅业基地;以成达、兴达为中心的鸭业基地;以孤家子镇为中心的肉、蛋鸡基地;以响水、南崴子、刘房子、陶家屯、黑林子为中心的蛋鸡基地;以伊丹、新兴为中心的蛋鸡基地;以平西、城东为中心的郊区蛋鸡基地。以种禽场、规模饲养小区建设为重点,到2011年末,新建种禽场10家以上,规模饲养小区100个以上。
5.“千区”建设工程。按照“合理布局、统一标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原则,到2011年末,全市新建1000个标准化牧业小区,使全市牧业小区数量达到1600个,使规模养殖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
6.“畜产品加工业倍增”工程。红嘴农高、众品、高金等生猪加工企业,要重点抓好达产、扩产和精深加工续建项目建设,到2011年,加工数量要达到年300万头,实现单班达产设计能力,并完成熟食制品、副产品、生物制品等精深加工的续建项目建设;五洲禽业、昌源、万海等肉鸡加工企业,重点抓好扩建改建,增加产能,争取晋升为省级或国家级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行列,加工能力达到8000万只以上;双辽晶美鹅业,要抓紧扩建改建,扩大产能,延伸加工层次,达到年屠宰肉鹅500万只的加工能力;成达、兴达两大肉鸭加工企业,要以开发市场及种鸭品种引进改良为重点,恢复羽绒等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达到年加工肉鸭1000万只以上;突出抓好肉牛加工项目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或以企业为依托申报国家项目,建设一个年加工能力超过10万头的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大力乳业,在完成二期扩建的基础上,要启动三期建设,三期建设要以生产液态奶为重点,达到日处理鲜奶500吨的水平。通过“畜禽加工企业倍增”工程建设,到2011年,实现畜产品加工业“双翻番”。即,销售收入实现55亿元,比2008年的26亿元翻一番,加工数量达到8500万头(只),比2008年的4200万头(只)翻一番。
7.“粗饲料研发”工程。粗饲料的研发和利用要走产业化的路子。依据食草型动物发展的布局和资源条件,公主岭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双辽市为粗饲料开发重点区域。粗饲料开发要坚持“干、青结合,以青鲜为重点;传统饲料与专用饲料相结合,以种植专用饲料为重点;氨化、盐化生产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以引进生物技术为重点;企业专业化生产加工与饲养场(户)自用生产加工相结合,以企业专业生产加工为重点”的原则,今后三年重点扶持公主岭市秸秆综合利用开发有限公司、四平市新天地草业有限公司、双辽市步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双辽能木达秸秆饲料有限公司、吉农草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五大粗饲料加工企业,产量要达到10万吨以上。鼓励奶牛饲养小区、肉牛育肥小区和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利用草原改造、废弃地和土地流转政策,种植优质专用饲料,种植面积要达到10000亩以上。继续普及和推广氨化、盐化、窖贮技术。到2011年,各类粗饲料加工利用能力达到350万吨,走出一条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加工技术现代化、产品优质化的粗饲料产业化的路子。
(二)完善提高“三大体系”装备水平,为全市牧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完善提高良种繁育体系标准。以红嘴、稷丰、东北生猪育种中心为依托,再引进美系、英系、法系原种种猪500头,使原种种猪达到1000头以上。新建设种猪扩繁场80个,种猪种群数量达到30000头,年向社会提供二元母猪40万头。以梨树种公牛站为依托,再引进澳洲优良肉用原种公牛10头,使全市种用公牛达到50头以上。以晶美鹅业、兴达牧业为依托引进优良肉用种鹅、种鸭各5000套。到2011年,新种畜禽场达到150个,新建牛、猪、羊良种繁育站点1400个,使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为牧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2.完善提高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标准。进一步装备乡镇畜牧站化验室,要达到“五有”标准,即:有化验场所,有冷藏设施,有血清学、细菌学、解剖学等常规化验检验仪器设备,有病料采集保管、无害化处理设施,有专业从事检验化验人员。县级化验室要达到能够开展血清学、细菌学、病毒学,重大疫病抗体效价等化验检验水平,并配齐配全能够开展病料采集、运输、保管和无害化处理等仪器、设施。使县、乡两级化验室具备能够及时、准确对动物疫情监测、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的能力,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保障,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要培训和健全村级防疫员队伍,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队伍保障。
3.完善提高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标准。市、县两级畜禽产品质检中心,要充分利用世行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项目的契机,积极提高设施装备水平,要装备齐全微生物、饲料营养、兽药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环境水质等检验分析仪器设备,并培训好检验化验专业人员,提高畜产品质量监管能力,及时、全方位的对畜禽及其产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监管,为其提供质量安全保障。
(三)强力推进标准化进程
要围绕“场区选址标准、水源、环境质量卫生标准、场区设施建设配套标准、畜禽品种标准、饲草饲料质量安全标准、兽药疫苗使用标准、饲养管理技术标准、排泄物与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标准、饲养场(区)技术人员配备标准、生产管理档案建立标准”等十项标准进行完善和补充。国家有标准的执行国家标准,国家没有的执行省里的,省里没有的执行市里的,各级都没有的,可以以县为单位自行制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要抓好标准的实施和监管以及标准化畜禽及其产品的认证。凡没有经过标准认证的畜禽及其产品,不能进行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的申报和认证。各县(市)、区都要抓10个以上标准化示范场(区),总结经验、树立样板、大力推进。
(四)加快发展牧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牧业经济的组织化水平
牧业经济合作组织,自《畜牧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快速发展,并在传递信息、技术推广、提供服务、联结市场、规避风险等牧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把各级、各类牧业经济合作组织作为“打造牧业大产业、建设牧业经济强市攻坚战”的战略措施大力扶持,加快发展。到2011年,在现有的基础上,再发展500个以上,使从事牧业生产经营人员70%入会入社。同时,要建立健全合作组织章程、运行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风险共担机制。引导和鼓励入社入会人员,从初级的劳动行为的合作到生产经营活动合作,再向资本合作的方向发展,使合作组织逐步企业化,完成农民从个体、分散生产经营到市场主体的过渡。
(五)全力推广普及牧业生产新技术,提高科技对牧业的支撑能力
要大胆创新、积极研发、快速引进牧业生产新技术,要在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上有一个新的突破。根据我市牧业现阶段技术装备水平,要加快畜禽品种技术、粗饲料种植与生物生产技术、排泄物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环保技术、减少有毒有害物质与兽药残留的控制技术、动物常见多发病防控技术的引进、应用和推广,并与传统技术组装配套,综合应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科技对牧业经济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保障安全的贡献水平。
(六)强化政策保障措施
国家和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牧业发展的政策性措施,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加大了对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在全面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惠牧政策基础上,在贯彻执行其他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经济政策时要优先考虑畜牧业,在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先考虑牧业小区(场)的通水、通电、通路;在信贷投放上要优先考虑牧业发展所需资金;在土地流转和废弃地承包转让过程中要优先考虑牧业小区用地等,要把畜牧业真正摆上优先发展的位置。各县(市)、区可以根据各自实际,制定扶持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按照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积极开展对牧业合作组织的注册和税务登记工作,使其具备相关资质。要强化对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解决和排除影响牧业发展的政策性制约因素。
(七)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完善考核奖励激励机制
各级政府和牧业干部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法,实行包企业、包小区、抓典型、树样板;要建立牧业经济强村、强乡建设包保责任制度;要建立奖励激励机制,给予在攻坚战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一定物质或现金奖励。各级业务部门干部要深入到饲养场(户)进行现场服务和指导,帮助解决生产和经营中遇到的难题。
(八)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市场拉动、政策扶持和实行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是打好“攻坚战”的根本措施,缺一不可。各级政府要强化行政推动力度,要定期及时召开各类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相互学习借鉴“攻坚战”好的做法和措施,发挥典型样板的引导示范作用;定期召开“攻坚战”开展情况调度会,通报各地“攻坚战”工作进展情况,推动和促进“攻坚战”工作深入开展。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协调,发挥合力推进作用。为了加强对“攻坚战”的组织协调工作,市里成立“攻坚战”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牧业局,由牧业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要主动衔接,密切配合,为“攻坚战”提供优质服务。
附件:2009、2010、2011年各县(市)、区指标分解表
附件:
2009、2010、2011年各县(市)、区指标分解表
| 畜禽饲养总量(万头、只) | 畜产品产量(万吨) | 牧业产值(亿元) | 牧业人均收入(元) | 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亿元) | 小区新建数量(个) | 粗饲料加工利用(万吨) |
猪 | 牛 | 羊 | 禽 | 肉 | 蛋 | 奶 |
2009 | | | | | | | | | | | | |
铁东区 | 20 | 4.3 | 6.8 | 150 | 1.3 | 0.4 | 0.9 | 2.6 | 2000 | 0.5 | 6 | 10 |
铁西区 | 25 | 2.6 | 0.7 | 320 | 1.6 | 0.4 | 1.8 | 2.4 | 2320 | 1.4 | 6 | 10 |
公主岭 | 554 | 81 | 43 | 6610 | 45.4 | 16.5 | 3.2 | 76.1 | 2460 | 9.8 | 105 | 35 |
梨树县 | 430 | 100 | 49.5 | 5210 | 38.5 | 17.2 | 13.3 | 69.1 | 2100 | 9.8 | 75 | 35 |
伊通县 | 94 | 80 | 14.5 | 3325 | 14.7 | 13.3 | 0.3 | 32.4 | 2100 | 0.9 | 45 | 20 |
双辽市 | 215 | 56 | 80.8 | 2425 | 16 | 4.8 | 4.1 | 27 | 2397 | 2.2 | 54 | 20 |
辽管区 | 32 | 4.1 | 4.7 | 960 | 2.5 | 4.4 | 1.4 | 6.4 | 2545 | 5.4 | 9 | 20 |
2010 | | | | | | | | | | | | |
铁东区 | 25 | 5.5 | 7 | 170 | 1.4 | 0.5 | 1 | 2.8 | 2300 | 0.8 | 7 | 15 |
铁西区 | 30 | 3.5 | 0.8 | 340 | 1.8 | 0.5 | 2 | 2.6 | 2614 | 1.8 | 7 | 15 |
公主岭 | 664 | 100 | 44.1 | 6935 | 50.3 | 17.9 | 3.4 | 83.6 | 2768 | 13.2 | 120 | 50 |
梨树县 | 518 | 124 | 50.7 | 5475 | 42.7 | 18.5 | 14.3 | 75.8 | 2350 | 13 | 85 | 50 |
伊通县 | 110 | 97 | 14.8 | 3505 | 16.3 | 14.5 | 0.4 | 35.6 | 2300 | 1.7 | 50 | 35 |
双辽市 | 260 | 68 | 82.8 | 2560 | 17.7 | 5.3 | 4.4 | 29.6 | 2697 | 3.2 | 61 | 35 |
辽管区 | 38 | 5 | 4.8 | 1015 | 2.8 | 4.8 | 1.5 | 7 | 2863 | 7.3 | 10 | 30 |
2011 | | | | | | | | | | | | |
铁东区 | 29 | 7.1 | 7.2 | 180 | 1.6 | 0.6 | 1.1 | 3.1 | 2700 | 1 | 8 | 20 |
铁西区 | 36 | 4.4 | 0.9 | 355 | 2 | 0.6 | 2.2 | 2.9 | 3025 | 2.4 | 8 | 20 |
公主岭 | 808 | 124 | 45 | 7295 | 56 | 19.6 | 3.8 | 91.6 | 3204 | 17.6 | 125 | 75 |
梨树县 | 630 | 154 | 52 | 5750 | 47.5 | 20.4 | 15.8 | 83.2 | 3000 | 17.2 | 90 | 75 |
伊通县 | 135 | 119 | 15.2 | 3670 | 18 | 15.7 | 0.5 | 39 | 2900 | 2.1 | 54 | 60 |
双辽市 | 316 | 85 | 84.8 | 2688 | 19.8 | 5.8 | 4.9 | 32.5 | 3121 | 4.7 | 64 | 60 |
辽管区 | 46 | 6.5 | 4.9 | 1062 | 3.1 | 5.3 | 1.7 | 7.7 | 3313 | 10 | 11 |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