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人民政府关于2005?2006年度全市政务公开检查情况的通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辽河农垦管理区、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2006年11月13日至30日,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市监察局、法制办、发改委、编办、政务公开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参加,组成3个检查组,分别对6个县(市)、区,辽河农垦管理区及市直50个部门进行了检查。现将具体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初步统计,截止到目前,市、县、乡三级政府及所属的813个部门推行了政务公开,全市公开各类项目6 214项,设立政务公开揭示板4 217块,开通网站60多个,设电子大屏幕30多块、电脑触摸屏120多台,建设政务大厅5个,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44个,设办事窗口700多个,公开各类投诉举报电话396部,开通行政首长公开电话13部,市直31个部门和各县(市)、区80多个部门完成了政务信息目录的编制工作。主要有以下5个特点:
一是载体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市本级和4个县(市)全部建成政务大厅并投入运行,市本级、部分县(市)及部门建设了网站,并保持正常运行。市本级政务大厅经过规范化建设,重新调整了进厅部门,共有30个许可部门、184个许可项目进厅。对许可项目重新进行了清理,制作了告知单和办事指南,建设并开通了政务大厅网站。落实首办负责、一次性告知、行政审批时限、责任追究等制度规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公主岭市政务大厅面积达到5 000平方米,进厅部门47个,进厅项目1234个。并将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的非行政许可业务也纳入了大厅。同时,还成立了会计结算中心,市直73个部门和131个全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有罚没收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了集中结算,在全省县级政务大厅中占据领先位置。双辽市政府建设了政府门户网站,并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了130多家2级网站,成为对外宣传、信息查询和为群众服务的重要渠道。在2006年全省政府网站上半年评议考核中,双辽政府网站名列县级政府网站第1名。
二是政府决策公开步伐加快。市、县、乡三级政府,在国民经济发展、财政收支安排、重大项目建设、人事安排、产权出让、重大工程招标、救灾救济款发放等方面,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初步建立了群众参与、民主评议、专家咨询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重大信访问题、整治网吧、热费提价、供热退费等问题上都召开听证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和群众意见。进一步扩大信息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两年以来,全市共召开各类新闻发布会30余次。
三是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越来越全面规范。一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单位,把服务项目、标准、程序、时限、收费和承诺作为办事公开的重点,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行公用事业单位收费一卡通,极大方便了用户。市卫生系统把患者关心的检查费、诊治费、医药费在门诊大厅公示板或电子大屏幕上公开,所有医院都实行一日清单、一单通、公开药价、患者选医生等制度。市中心医院制作了抵制红包、回扣、提成的行风承诺卡,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下调168种药品价格,主动接受监督。全市教育系统实行了“一卡收费”制度,做到了阳光收费。市教育局大幅度增加了市区两所重点高中的统招生指标,四平学生考入重点高中难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四是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得到广大群众认可。各乡镇及村委会以群众关心的乡村发展规划、一免三补、计划生育指标、宅基地审批、土地发包、荒山荒地发包、财务支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低保、救灾救济等内容为重点,普遍采取揭示板、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等形式进行公开,促进了农村社会稳定。
五是监督机制逐步得到强化。市、县、乡三级政府,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的依法监督和民主监督,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为政务公开义务监督员。市工商、民政、地税、审计、药监、规费等部门,采取发放监督卡、公布政策咨询电话等形式,使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在行风测评中,政务公开考核结果按10%比例进入部门行风测评总分,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的政务公开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有的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还不够重视。有的地方管理体制不规范,没有把政务公开工作摆上日程,工作部署和检查不到位,对载体建设有畏难情绪。
二是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部门没有把所有应该公开的政务信息全部公开,少数部门还没有编制政务信息目录,回避检查有关收费的具体账目及执法卷宗。
三是政务大厅建设、运行和管理不够规范。有的县(市)行政审批、收费项目清理不彻底,告知单、办事指南修改制作不及时,有的没有建设大厅网站,信息发布和咨询方式落后。大厅的面积较小,不能满足所有项目进厅需要。
四是网站建设相对滞后。有的地方政府网站还没有开通,即使开通的,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及互动交流功能也不全,信息更换不及时。
五是机构编制人员问题还没有解决。市、县两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大厅工作机构没有正式批准,影响了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
三、下步工作意见
为了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当前要重点解决好以下5个问题:
(一)进一步推进政务大厅规范化建设。要对进厅部门和项目、运行管理、制度建设、网络建设等进行全面规范。争取所有行政许可、非许可、收费项目全部进厅,实现大厅外无审批、无收费、无结算的目标。要创新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形式,组织服务项目进驻大厅。加强大厅监管,严格执行行政审批时限制,提高大厅审批和服务效率。进一步拓展大厅功能,将公开、服务、监管一体化,使其真正成为政府为企业、社会、群众服务的有效载体。
(二)加快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整合政府系统网络资源,统一政府部门的网站平台,进一步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各级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管理和运行费用,要列入财政预算。没有开通政府网站和大厅网站的,2007年上半年要全部开通。进厅各部门要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建设部门的2级网站,为全面实现网上审批、网上办事、网上服务创造条件。
(三)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要认真落实市编办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行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四编办〔2006〕78号)精神,建立统一规范的行政审批模式,组建行政审批办公室,择优选配行政审批人员,调整内设机构工作职责,统一启用行政审批专用章。待政务大厅扩大面积后,各部门的行政审批办公室全部进入大厅,彻底解决“前店后厂”、“里一半外一半”等问题。由市编办牵头,市监察局、法制办、政务公开办公室等部门参加,对各部门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县(市)也要积极推进这一改革,并真正落到实处。
(四)切实规范招投标活动。要按照统一集中管理、整合专家资源、规范操作程序、实施严密监管的要求,将政府采购以及建设、水利、交通部门负责的招投标业务,全部纳入政务大厅规范运作,要逐步将产权交易、药品采购、电力工程招标等项目纳入政务大厅。各县(市)也要落实好这项工作,市里在适当的时候要进行检查。
(五)理顺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设置。要进一步明确政务公开工作机构的设置。政务公开工作机构要设在同级政府办公部门内部,主任由政府秘书长或办公室主任兼任,设专职副主任,内设综合秘书科、协调督查科、招投标管理服务中心等科室,编制根据工作实际确定。各部门的政务公开工作,统一由部门的秘书科或办公室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