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四平市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3000136266000/2007-00859
分  类: 教育 ; 通知
发文机关: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07年01月01日
标      题: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制定的2007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要点的通知
发文字号: 四政办发〔2007〕22号
发布日期: 2007年01月01日
索  引 号: 112203000136266000/2007-00859 分  类: 教育 ; 通知
发文机关: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07年01月01日
标      题: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制定的2007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要点的通知
发文字号: 四政办发〔2007〕22号 发布日期: 2007年01月01日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教育局制定的
  2007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要点的通知
  四政办发〔2007〕2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辽河农垦管理区管委会,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市教育局制定的《2007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要点》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五月十一日
  2007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要点
  (市教育局    2007年5月)
  一、依法治教与教育督导
  1. 各县(市、区)政府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思路明确;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实行例会制度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政府领导与学校联系点制度,为学校解决实际问题成效明显。
  2. 充分发挥省普通高中示范校、重点高中和市普通中、小学素质教育示范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基础教育加快发展,效果明显;“一督导三评价”工作继续扎实开展,评价结果运用充分。
  3. 落实《吉林省教育督导规定》政府行为突出,措施完善,县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有新进展;建立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机制并开展评估工作,“督政”力度明显加大;职业学校督导评估全面展开,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督导评估效果明显;普通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督导评估进一步深化。
  4. 实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成效显著;积极开展新修订《义务教育法》的学习宣传活动,效果明显;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校园”活动,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完善。校长、教师和学生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合法权益得到保障;中小学法制教育做到教材、课程、师资和经费“四落实”;“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取得新进展,典型带动作用明显。
  5. 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利益和民主权利,严格执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教代会各项职权,教代会机构、制度规范健全,大力推进校务公开,抓好“职工之家”建设。
  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6. 全面开展“教育教学质量年”活动,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7. 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开齐开全课程;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全面实施,加强教学指导与教学管理,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反馈体系,全面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
  8.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施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学校基本建设、教师均衡配置、学区调整、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等方面,要有年度工作目标和规划,促进教育公平措施得力,有典型,效果好。
  9. 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做好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工作,流失率控制在省规定的标准内。
  10. 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完善,措施落实到位;县级(含县级)以上城市学前三年教育率达80%以上,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率达85%以上;每个乡(镇)办好一所中心园,每个县(市、区)创建一所省级示范园;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实验校建设,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工作深入开展,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接近普通学校义务教育水平。
  11. 认真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加强规范化管理,措施得力。
  12. 民族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显著,积极开展民族教育活动。
  13. 中小学德育管理机构、队伍、制度健全;建立中小学德育长效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中小学“经历教育”,在特色和创新方面成效显著;以“经历教育”思想为统领,积极开展影视、读书、家庭教育等各种校内外教育活动,认真上好“经历教育活动指导课”;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力度大,成效明显;设立中小学德育工作专项经费,各项活动有经费保障。
  14. 加强教育科研工作,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确立本地、本校科研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成绩显著;科研活动管理规范,科研培训组织认真,效果好,科研经费有保障。
  15. 认真做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教学工作,抓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中小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和体、音、美器材配备达标;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省、市级中小学体育和艺术特色校活动。
  三、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
  16. 职业教育工作有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效果明显;职业学校管理好,教学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良好,毕业生就业率高。
  17. 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完成年度增招计划,高中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所占比例比上年有提高。
  18. 中等职业学校“百强校”建设完成年度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成效显著,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成效明显,骨干专业建设力度加大,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顺利实施,完成年度任务。
  19. 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成效显著。
  20. 重视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队伍措施得力,专任教师学历达标80%以上,重点专业骨干教师、紧缺专业教师培训成效显著。
  21. 学校勤工俭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明显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成果显著,加快发展校办产业,开发教育资源市场,充分发挥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服务的功能。
  四、教育投入与办学条件
  22. 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做到“三个增长”,用好中央、省各项资金,不截留、不挪用。
  23. 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部分不低于2000年基数并逐年增加,统一纳入县级财政预算,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使用。
  24. 设立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确保国家职业教育专项建设计划项目学校配套资金足额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30%用于职业教育;深入开展扫盲和扫盲后继续教育,工作成效显著,扫盲经费按政策在县、乡两级财政预算中得到落实并足额支付;有民族教育任务的县(市、区)设立民族教育专项经费,无挤占挪用现象;设立学校装备专项经费。
  25. 全面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健全农村中小学预算制度,把维持学校正常运转和事业发展的经费全部纳入预算;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落实公用经费。
  26. 合理规划和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危房改造成效明显,完成规划任务,建立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
  27. 农村初中理化生实验室仪器配备按“新标准”执行,图书室和卫生室建设达到要求,农村中小学体音美器材配备和卫生室装备、图书生均册数达标;民族学校办学条件(重点是校舍和新老“三室”仪器设备)达到同级同类学校水平。
  28. 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学校覆盖率达100%,设备完好率达95%,项目校每周开课达到24学时。
  五、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29. 全面推进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高质量完成高中新课改起始年级教师全员培训;县级进修学校依托“教师网联”开展具有一定规模的远程非学历培训。
  30. 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有新进展,积极创建省级标准化学校。
  31. 积极开展“春风行动”,按规定时间和人数下派支教教师,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案,支教教师相关待遇落实到位。
  32. 推动教师合理流动,实现教师资源优化配置,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补充必要师资。
  33.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措施得力,制度化效果明显,“一评三考”工作扎实推进,考核结果运用效果显著,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师职称“评聘结合”工作深入开展,激励导向作用明显;认真执行中小学校补充教师公开招聘制度。
  34. 继续推进名师工程,对骨干教师进行素质考查和年度考评,实行动态管理,管理规范;骨干教师完成省级培训任务和市、县级年度培训任务,效果好;有完善的培训记录,骨干示范作用好。
  35. 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分配制度改革,工资中30%津贴部分作为结构工资重新分配。
  六、教育系统稳定与安全工作
  36. 重视教育系统稳定安全工作,责任落实,出现问题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安全教育、管理和检查规范化、制度化;学校安全设施配套完善,无安全隐患;认真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大检查及专项整治行动,对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并认真整改,积极创建文明的校园周边环境,没有重大责任事故发生。
  37. 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加大信访工作力度,领导重视,责任落实,没有教师群体罢课事件。
  38. 严格执行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关于免收学杂费政策,对四平市区中小学继续执行“一费制”收费办法,严格执行中小学收费各项规定,治理乱收费力度大,效果好。
  39. 中考、高考、自考、成考、会考考风考纪好,考务工作认真无纰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