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四平市人民政府 >> 政府信息公开基础平台

索  引 号: 112203000136266000/2006-00936
分  类: 水利 ; 通知
发文机关: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06年01月01日
标      题: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水利局关于2006-2015年四平市水域滩涂养殖意见的通知
发文字号: 四政办发〔2006〕68号
发布日期: 2006年01月01日
索  引 号: 112203000136266000/2006-00936 分  类: 水利 ; 通知
发文机关: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06年01月01日
标      题: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水利局关于2006-2015年四平市水域滩涂养殖意见的通知
发文字号: 四政办发〔2006〕68号 发布日期: 2006年01月01日
  四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水利局关于
  2006?2015年四平市水域滩涂养殖意见的通知
  四政办发〔2006〕6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辽河农垦管理区、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水利局关于《2006?2015年四平市水域滩涂养殖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2006?2015年四平市水域滩涂养殖意见
  (市水利局    2006年11月)
  为充分利用资源,加快渔业产业化进程,完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关于完善水域滩涂养殖制度试行方案》(农业部渔发〔2002〕05号)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决定》(吉政发〔2004〕43号)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现提出2006?2015年四平市水域滩涂养殖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贯彻落实《渔业法》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决定》等契机,以加强水产业的有效管理和保障渔业生产者合法权益为宗旨,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对全市养殖水域滩涂进行科学规划布局,为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域,建立完善养殖管理制度,促进水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总体目标和区域布局
  (一)总体目标
  全市水产养殖逐步形成区域化、产业化格局,水产品产量以年递增5?8%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4 400吨,其中名优品种产量400吨,产值2 720万元;到2015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5 700吨,其中名优品种产量700吨,产值3 700万元。
  (二)区域布局
  根据水产养殖特点的一致性,生产条件的相似性,发展方向的类似性以及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全市规划
  3个养殖区和1个稻田养鱼(蟹)示范区。
  1.北部平原湖、库、塘养殖区
  该区有中型湖泊4处(架树台泡子、哈拉巴山泡子、合亲里泡子、武井泡子),中型水库7座(双山、小山、川头、骆驼岭、卡伦、平洋、杨大城子水库),还有部分小型水库和塘坝,可养鱼水面4 048.2公顷,占全市可养鱼水面的30%。该区湖泊、水库较多,养殖品种和引进品种主要有“四大家鱼”、鲫、鲤、鲶、团头鲂、池沼公鱼、罗氏沼虾等,该区要充分发挥水面大的优势,发展节水、节能、节粮、节地的绿色渔业,注重渔业资源的增殖保护,努力提高单产。开发名优新品种的增养殖,不断提高渔业经济社会效益。
  2.中部东辽河沿岸池塘养殖区
  该区没有大中型水库,主要渔业资源是集中连片的精养鱼塘、普通池塘及小型水库。包括新立、林海、沈洋、榆树台、董家、桑树台、十屋、八屋、秦家屯、朝阳坡等10个乡(镇)的精养鱼塘,以及公主岭市水产良种场和七.一鱼种场。该区可养鱼水面1466.6公顷,占全市养鱼水面的11%。养殖品种主要有“四大家鱼”、鲫、鲤、鲶、团头鲂、泥鳅等。该区以池塘养鱼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成鱼池的清淤改造。利用优质水源,大力开展健康无公害渔业,引进适合本区养殖鱼类新品种,提高水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创出2?3个名牌产品,同时利用池塘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发垂钓休闲渔业,不断提高渔业经济效益。
  3.东部低山丘陵库、塘养殖区
  该区有大型水库1座(二龙山水库),中型水库9座(上三台、下三台、山门、转山湖、二十家子、石门、寿山、三联、欢欣岭水库),还有许多小型水库、塘坝和部分池塘,可养鱼水面8 000公顷,占全市可养鱼水面的59%。本区的增养殖品种主要有“四大家鱼”、鲫、鲤、鲶、锦鲤、斑点叉尾?、团头鲂、池沼公鱼、大银鱼、大口鲶、罗氏沼虾等,是我市重要的商品鱼基地。本区重点抓好渔业水域污染防治,进一步完善捕捞许可和禁渔期制度,保护渔业资源。二龙山水库是我市唯一的大型水库,1997年开始投放大银鱼,2002年形成捕捞群体,2006年预计捕捞大银鱼300吨,主要销往日本和台湾。今后该库应继续加强大银鱼的开发利用,建设每天加工10吨以上的速冻车间,增加大银鱼的产品附加值。该区的几座中型水库上游无污染,水质优良,是创造我市名牌鱼类产品的理想养殖区。
  4.稻田养鱼(蟹)示范区
  我市稻田主要集中在梨树、南崴子、双山、秦家屯4个灌区,总面积80万亩,目前养鱼利用率非常低。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目标是发展“生态稻区”,利用稻鱼共生互利,实现生物治虫、生物增肥、生物除草,进而达到水稻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到2010年,开发稻田养鱼(蟹)5 000亩;2015年,发展到2万亩,达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功效。
  三、保障措施
  (一)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渔业法》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决定》,积极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渔)民大力发展渔业经济,为渔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科技兴渔,推进渔业科技化进程
  推进渔业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重点解决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科技人员和推广经费不足等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渔业生产者的整体素质。
  (三)建立养殖证制度,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建立养殖证制度,是认真贯彻《渔业法》,进一步完善渔业管理制度,科学利用水域、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渔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依法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加强养殖证制度的组织领导,鼓励发展优质、健康、环保水产品。
  (四)调整养殖结构,实施渔业标准化
  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渔业生产者生产适销对路的新品种,加快名优品种的发展步伐。按渔业标准化原则,坚持渔业水质、鱼用饲料、鱼病防治用药标准。大力加强无公害水产品的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绿色渔业、生态渔业、环保渔业。
  (五)依法治渔,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渔业法》、《吉林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渔业法律法规。二是建立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法律意识强的执法队伍。三是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打击严重破坏水产资源的违法行为。四是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关系,确保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