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 四平市人民政府 >> 政策解读

索  引 号: 112203000136266000/2022-02858
分  类: 政策解读 ; 
发文机关: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年07月06日
标      题: 关于《四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 保护总体规划》政策解读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2年07月19日
索  引 号: 112203000136266000/2022-02858 分  类: 政策解读 ; 
发文机关: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2年07月06日
标      题: 关于《四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 保护总体规划》政策解读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2年07月19日
有 效 性:

  关于《四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政策解读

  现将《四平“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规划》的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起步期和奠基期,也是加快实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中国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四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市生态环境局起草制定了《四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为加快建设生态强市、打造美丽吉林“四平样板”提供可靠规划保障和科学政策指引。

  二、编制《规划》的目的和意义

  为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十四五”期间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奋力开启新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征程,科学编制《四平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性和指导性文件,对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规划》的起草过程

  2020年3月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公开招标聘请了第三方编制规划,2020年8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全面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吉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和《四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入细致研究“十四五”期间重点工作和相关任务指标,先后形成《四平市生态环境局“十四五”课题研究报告》《四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等。

  2021年1月,《规划》征求意见稿初步形成,为确保规划符合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并广泛征求各县(市)区政府及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对规划进行了反复修改。同时,多次与省生态环境厅、市发改委等部门联络沟通,对规划思路进行补充及调整。2021年12月31日,《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正式出台后,经过与省级规划充分衔接,并与各县(市)区、市相关部门多次对接、校核及认定,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市生态环境局通过网站公告、专家论证会等方式,在广泛征集公众意见基础上,再次征求了各县(市)区政府及36个部门意见,共收到10个部门反馈的修改意见14条,均予采纳并进行了修改。2022年2月,《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程序。2022年4月报送市司法局,通过了合法性审查。2022年6月28日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四、《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13章45节,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环境形势分析。回顾了“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工作开展情况,分析了“十四五”时期环境形势。

  第二章,总体思路与规划目标。明确了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范围和年限、规划目标、规划指标。

  第三章,推进绿色发展,拓宽源头严防新路径。包括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等内容。

  第四章,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包括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防治;实施差异化管控措施;突出重点污染源治理;加强其他污染物治理等内容。

  第五章,坚持“三水”统筹,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包括统筹“三水”系统治理;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水资源保护利用;推动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内容。

  第六章,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农村环境新提升。包括加强水土协同防控;推进土壤分类管控利用;加强地下水环境风险管控;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等内容。

  第七章,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包括加强工业固体废弃物管理;加强危险废物管控;加强核与辐射应急管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等内容。

  第八章,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包括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生态保护执法监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建设等内容。

  第九章,应对气候变化,推进碳达峰。包括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等内容。

  第十章,深化改革创新,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包括健全生态环境责任体系;强化法规标准政策保障;提升综合执法监管能力;发挥市场机制激励作用;积极培育环保产业等内容。

  第十一章,推广绿色生活方式,谱写生态文化新篇章。包括加大环境保护宣教力度;倡导简约适度低碳生活;推进生态环保全民行动等内容。

  第十二章,开展联防联控,实施生态共建共享。包括加大长春—四平协同发展带重点水域、重点湖泊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力度,推动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格局等内容。

  第十三章,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严格考核评估;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